新學期 新氣象
◎ 走進高校?感受高校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收獲學習源動力;
◎ 絲綢博物館參觀?了解中國的絲綢文化、體驗中國傳統(tǒng)藝術—扎染;
◎?大學美食?品嘗美味午餐,體驗大學生活氛圍;
◎?非遺課程?將帶你了解扎染技藝的歷史源流,認識各種花紋是通過什么方式捆扎而形成的,完成一幅扎染作品
高校介紹
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鮮明,優(yōu)勢突出,理、工、文、經、管、法、藝術、教育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坐落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市。截至2018年4月,學校占地面積2100余畝。下設17個學院(教研部),舉辦1所獨立學院,有本科專業(yè)65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專業(yè)學位類別10種,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500余人、留學生400余人;教職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880余人,正高職稱270余人。
·?絲綢博物館探訪?·
我國第一所蠶桑學校——蠶學館,誕生于杭州西湖金沙港
蠶學館創(chuàng)始人林啟,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任杭州知府后,見蠶桑生產衰退,農民蠶繭歉收,遂于次年七月請浙江布政司撥銀3萬6千兩,八月選址西湖金沙港原關帝廟及怡賢親王祠[1],并購得鄰近的土地三十畝,建校舍,設桑園,創(chuàng)辦蠶學館,揭開了我國近代紡織絲綢教育的帷幕,被譽為“全國蠶桑改良之先聲”。
……
1975年,國務院批準恢復浙江絲綢工學院,校址在文一路,設制絲、絲織、印染、絲綢機械4個專業(yè)。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
2004年,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
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而獨特的染色工藝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一種將織物扎起避免部分織物著色而使織物呈現(xiàn)出各種圖案的中國民族傳統(tǒng)手工染色技術。扎染起源于黃河流域,時間尚不明確,從史料來看至少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現(xiàn)存最早的扎染制品出于新疆地區(qū),各地區(qū)現(xiàn)有發(fā)掘出來的實物和文獻資料均表明扎染制品自東晉以來在各個朝代都有不同進步,扎染品類也逐步變得豐富。來到現(xiàn)代,扎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抹殊色。
『扎染傳承·盛唐』
中國古代文化的鼎盛時期
絞纈的紡織品也深受文化影響,普遍流行
唐詩經典里,
婦女穿“青碧纈”,著“平頭小花草履”
南詔舞衣稱“裙襦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革”
活動安排
【08:30-09:00】
抵達浙江理工大學門口,領隊輔導員講述活動安排、活動守則和安全守則;
【09:30-10:30】
校園參觀,漫步校園,感受高校氛圍;
【10:30-11:30】
絲綢博物館參觀,了解絲綢文化;
【11:30-12:30】
理工大學食堂品嘗美味午餐,感受大學生的生活氛圍;
【12:30-15:00】
印染藝術課程;
1、專業(yè)導師帶領下,了解雕版印、拓印、扎染、夾纈等印染工藝文化;
2、動手設計印染作品,鍛煉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觀察力;
3、觸摸印染肌理之奇、縱橫經緯之妙,感受中國自然質樸文化;
【15:00-15:30】
標志點合影怕照,記錄下這難忘的一刻;
尾聲、結束愉快的行程返程;
活動總結
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致力于絲綢教育
本館歡迎更多的孩子們
來到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
了解中國絲綢歷史
體驗絲綢手工藝
為文化傳承帶來更多活力
活動對象
7-18歲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
有獨立自理能力
活動時間
25人起天天開班
溫馨提示
※ 在不減少活動項目和降低活動質量的前提下,活動順序和內容以實際安排為準。
※ 高校為教育科研場所,企業(yè)為辦公場所,非旅游景區(qū),受高校政策、教學通知,企業(yè)活動等不可抗力的影響,可能會出現(xiàn)無法安排參觀活動的情況,主辦方有權將參觀點或課程活動調整到其他教學場所舉辦
【周邊】(老 畢)? 15958417773 微信同號
【國內】(老 畢)? 13735663775 微信同號
【團建】(燕 子)? 15988556267 微信同號
【出境】(龍? 龍)? 15925986797 微信同號
【定制】(客 服)? 17757977773 微信同號
網站累計訪問 4226477 次 | 訪客 1055317 位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